• 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214期 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2911
  •  
  • 2016.09.01
  •  
  • 作者 : 林慧淳
  •  
  • 圖片來源 : 陳德信

布丁不必加雞蛋、米粉成分不含米、麵包過期不發霉、冰淇淋不會融化……這些都是添加物的「功勞」。目前合法食品添加物近800種,可調配出數萬種複方添加物,吃下肚後在體內積少成多,安全性難以評估。歐美國家已吹起「簡單配方(Clean Label)」的浪潮,以天然食材取代或減少添加物,台灣也有廠商開始跟進。與其幻想不要吃到添加物,不如懂得聰明選擇,減少身體負擔,為自己的健康負責。

麵包過期幾個月不發霉、牛奶放在室溫下多日沒酸臭、冰淇淋開封一整天仍形狀完整不融化⋯⋯,消費者將種種看似有違常理的現象歸咎於食品添加物,並且大加撻伐,在一連串食安事件爆發之後,添加物儼然成為全民公敵。

添加物真的十惡不赦嗎?

事實上,食品添加物早就在你我身邊:不加鹽滷或石膏,豆漿就無法凝結成豆腐;灌香腸時若無亞硝酸鹽,不但顏色不紅潤、更有肉毒桿菌中毒之虞⋯⋯,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丁俞文指出,許多食品添加物都是口耳相傳、約定俗成的做法,早期加、現在也加,就像消費者習以為常的黃色豆乾,其實並非原色,而是一直以來都加了色素。

然而,隨著食品工業大量生產及標準化的盛行,添加物的用途愈來愈廣,從防止食物腐敗、延長保存時間、維持品質穩定,到增添食品的外觀、口感、風味、香氣甚至營養,「色、香、味俱全,引起人們想吃的慾望,且便於保存、料理,食品添加物功不可沒,」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、營養師林世航指出。

也正因為添加物愈來愈「好用」,廠商因應市場競爭,必須調配更多效果更明顯的添加物,許多人擔心,這些無論來自天然、或化學合成的添加物下肚,是否有害健康?對此,多數專家都認為「合法合量地使用就沒問題」。

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指出,每一項添加物都會參考各國法規,以動物實驗的食用安全性推算人體每日可容許的攝取量,並參酌國人飲食習慣,訂定管制限量標準,因此,食品添加物的限量標準和健康危害之間仍有極大距離,只要不是長時間只吃某類產品,導致超量攝取特定添加物,人體可自然代謝。

儘管各界專家一再強調,合法添加物的使用利大於弊,要大眾毋須恐慌,但是現代社會對於添加物的依賴愈來愈強,仍有5大疑慮不可不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四德午餐教育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